【羊城晚报】减孔腹腔镜可让大肠癌手术更微创

2022-03-03

大肠癌有成为新癌王趋势

 

       大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三大恶性肿瘤。在我国,包括广州、深圳在内的一些大城市,甚至已经攀升到第二位,有超越肺癌成为新癌王的趋势。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胃肠外科杨世斌教授表示,大肠癌与其它肿瘤相比预后较好,是很容易早期发现和治愈的肿瘤。随着技术进步,过往大肠癌的“大手术”现在已经可以实现“微创中的微创”了,高效安全又美观!

 

       便血确诊肠癌,微创手术更微创

       上个月,来自潮州的卢女士(化名),已经便血好9个多月了,终于因为无法忍受,决定在当地医院就诊,通过检查肠镜发现在距肛门10cm处有肿物,经过医生判断可能是大肠癌。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,卢女士当即决定上广州,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胃肠外科的杨世斌教授。杨世斌教授分析,病人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,胸腹部CT未提示远处转移,决定为病人施行“腹腔镜减孔(三孔)NOSES(经自然腔道取标本)乙状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根治术”。

       杨世斌教授介绍,目前大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以腹腔镜手术为主。腹腔镜微创手术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,但在医学上,只要患者对伤疤美观度的要求永无止境,那么外科医生对微创手术美观性的追求就永不停歇。腹腔镜减孔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正是腹腔镜微创治疗的新术式(经自然腔道取标本)的延伸。

       常规腹腔镜手术需在腹部打5个T孔(包括4个12操作孔,1个观察孔),同时应在下腹部开一约5公分切口以取出肿瘤标本。

       杨世斌教授介绍,用新的减孔手术,仅在患者腹部用3个孔进行手术操作,在无瘤及无菌原则下经直肠取出肿瘤,又为患者避免了下腹部的5公分切口。该手术耗时2.5小时,术中仅极少量出血,便顺利完成。术后,患者恢复比常规更快速,术后第1天便开始排气,可流质饮食及自由活动,术后疼痛明显减轻。

       “本来还担心做了手术肚子上会留很大一道疤,没想到开口这么小,就像肚脐眼一样,甚至都不影响我夏天穿露脐装和泳衣,实在太好了!”卢女士看着自己的伤口说道。

 

       专家提醒早诊早治是前提

       杨世斌教授提醒,虽然现在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先进,通过非常小的创口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成效,甚至还能兼顾美观性,但前提是早诊早治。早期大肠癌几乎是不可察觉的,综合大肠癌的所有表现,患者可以关注排便习惯的改变、便血、腹痛腹胀、乏力和贫血等症状。同时,预防胜于治疗,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并根据自身情况,进行相关筛查。

 

 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
通讯员 何旭鹏 郑亦楠

报道链接:https://ycpai.ycwb.com/amucsite/template7/#/newsDetail/120643/40586385.html?isShare=true

报道时间:2022-02-19